摘要:1、什么是拓片,拓片,也就是将宣纸贴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2、拓印的起源,拓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拓印术的起源,学界大多数人认为,拓印术始于东汉熹平年间。3、拓印技法,拓印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4、拓印的文化传承,通过学习和实践拓印技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拓片、拓印起源、拓印技法、非遗文化传承。
一、什么是拓片
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科技、建筑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材料。广义的拓片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狭义的拓片主要指碑拓。
古时,拓片技艺因难度较高且要求严格,在中国文化中还算是一门传统手艺。中国拓片技艺分南、北两大派系,派下又分支系。古时的石刻书法作品多以拓片形式存在于世。
中国传统拓片的主要拓印对象是石碑、甲骨、青铜器皿上的书法文字,另有少量的花纹图案。就是将宣纸贴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拓片是从原物直接打印下来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是一种科学记录的好办法。除了有凹凸纹饰的器物外,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都广泛使用这种办法记录。
二、拓印的起源
拓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拓印术的起源,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迄今为止说法不一,难以得出一个准确的定论。但是学界大多数人认为,拓印术始于东汉熹平年间。现存最早的拓印品,是在敦煌石室中保存下来的公元6世纪的遗物《温泉铭》,但是这也绝非最早的拓印作品。有记载甚至在秦始皇时就有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可见拓印文化的久远。
隋代,文字的拓印技术已经很发达,到了唐代,不仅有民间进行拓印的作坊,而且政府的也专门成立了拓印的机构。碑拓的兴盛与繁荣,是随着清代碑学运动的发展而蓬勃起来。清中期的嘉庆年间,出土了大量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碑学由此而兴起。当时的集大成者刘墉和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
自明清以来,拓片高手云集,传拓作品比比皆是。所谓前无古人,而后无来者。而全形拓技术远比平面拓片复杂许多。如蜀“龙纹三足鼎 全形拓”。
三、拓印技法
拓印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
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拓印在纸上,拓出的成品图纸就是拓片。除有凹凸纹饰的器物外,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都广泛使用这种方法记录保存。使之传承后世子孙,于是便产生了拓印技术。
非遗文化—拓印工艺步骤
拓印的步骤主要有:制作白芨水、丈量碑石、洗碑、裁剪拓纸、上纸、敲打、上墨、揭取。
(一)白芨水的制作。放入所需量的白芨片,浸泡一天就成白芨水了。浸泡好的白芨水还可以根据所需随意调兑粘度。
(二)碑石上纸。首先将要拓印的碑石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在石碑表面刷上白芨水,再将预先裁剪好的宣纸从上至下铺放,铺好纸后用喷壶向宣纸喷上清水,宣纸湿透后用棕刷在宣纸上来回轻刷, 使宣纸完全贴在碑石上。
(三)拓纸敲打。上纸完成后,就可用打刷敲打了,敲打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拓印的每一个字或纹饰能全部印在宣纸上。有的字或纹饰凹面较大时,敲打时用力一定要轻、要慢,不能过重、过急,防止把拓纸打破。当把纸全部打入碑石字或纹饰的凹面直到字迹或纹饰清晰可见时,就可以上墨了。
(四)拓纸上墨。上墨也叫扑墨、拓墨,就是用拓包将墨仆到拓纸上。上墨之前宣纸的干湿度要掌握好, 纸泛白的时候才可以上墨。将拓包蘸上墨汁,放到拓板上来回擦拭,使拓包吸墨均匀。
拓印这种方法,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即它们都需要原版、纸、墨等条件,其目的也是大批量复制文字和图像。
就印刷复制术而论,拓印的出现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在纸上刷印的复制方法,已经具备了印刷术定义中的基本要素,是有一套完整的、有刷有印的工艺技术,所以可以说,拓印技术是雕版印刷的雏形。
四、拓印的文化传承
拓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典藏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也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传拓艺术可称是国粹中的国粹,在诸多传统中国文化技艺的传承中有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早在8年前,上海博物馆以46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宋拓本《淳化阁帖》。拓印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科技、建筑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材料。
拓印被广泛用于复制各种文化时代的多种浮雕;复制石刻图案,特别是古代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的石刻;复制中世纪教堂里的纪念性黄铜雕刻品;复制美国建国以前的墓碑;甚至在日本被用来摹印鱼。既是拓印,定要有拓的工具和素材:第一步就是先确定好需要拓印的素材,可以是之前备好的,石刻、木雕或是铜雕等都可,再或者是利用专用工具现场手工刻制。拓包、拓片宣纸、木槌、鬃刷、墨汁、喷壶、打刷、拓板(上图工具拓包是自制的比较粗糙,上述工具均可在网上购买)。
在现代社会,拓印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应用。例如,云南省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传拓研习馆内,展示文字、图画、全形等各个品类的传拓拓片。这些作品均出自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衡之手。作为一名传拓传承人,张衡从小就接触到了传拓技艺,后师从中国传拓名家裴建平,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及技艺的学习、保护、传承与推广。在此基础上,他还创新众多拓印载体,提出“万物可拓,人人可拓”的理念,还融合了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拓印作为一种传统的技艺和文化传承方式,不仅在古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拓印技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拓印技术悠久的历史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经典的传世佳作使得更多的文字书法、绘画精品广为传颂,深入人心,很多拓印作品甚至已经拥有了同原本的碑石相近的收藏价值。
拓印的价值一方面在于本身的制作精良,另一方面则是它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时至今日,我们拥有了更加先进更加高科技的文化载体,拓印不再是原来单纯的记述文明,而已然成为了文化本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